1.磷化的分类及应用。
1.锌系磷化:又称灰磷,形成灰-深灰色磷化膜,重1.5-3.5g/m2,主要用于底层涂装,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防腐能力。
2.铁系磷化:又称彩磷,形成蓝-金-彩虹磷化膜,重0.3-0.6g/m2,主要用于底层涂装,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。
3.锰系磷化:又称黑色磷化,形成深灰黑色磷化膜。磷化膜重5.0-20g/m2,用于零件浸防锈油或皂化后的长期防锈。
4.多功能磷化:又称三合一磷化,可一次完成除油、除锈、磷化等功能,形成蓝蓝紫灰磷化膜,用于大型设备和小批量生产的预涂处理。
二、典型的磷化工艺。
1.锌磷化工艺。
(1)喷涂工艺:预脱脂-主脱脂-水洗-水洗-表面调理-磷化-水洗-水洗。
(2)浸泡工艺:脱脂-水洗-酸洗除锈-水洗-中和-水洗-表面调理-磷化-水洗-水洗。
2.铁磷化工艺。
(1)喷涂工艺:预脱脂-主脱脂-水洗-水洗-磷化-水洗-水洗。
(2)浸泡工艺:脱脂-水洗-酸洗除锈-水洗-中和-水洗-磷化-水洗-水洗。
3.锰系磷化工艺
脱脂、洗涤、活化、洗涤、中和、洗涤、表面处理、磷化、洗涤和后处理(皂化油或防锈油)。
三、磷化工艺操作思路。
1.脱脂脱脂:磷化前先将工件表面的油脂清洗干净,否则会影响磷化膜的均匀性、耐蚀性和附着力。
2.酸性除锈:脱脂后,应清除工件表面的锈层和氧化膜,以免影响磷化膜的均匀生长。
3.中和: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,清洗管道内表面和焊接裂纹中残留的酸,提高磷化膜的防腐性能。
4.表面调整:工件表面覆盖有活化中心,有利于工件表面磷化膜的沉积;此外,工件表面的pH值适宜,处于成膜反应的最佳状态。
5.磷化后处理:为了提高磷化膜的性能,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各种后处理,如锰系磷化后浸渍防锈油或皂化作为长期防锈,铁系磷化后钝化提高磷化膜的防锈性能。
6.干燥:温度不得超过140,否则会破坏磷化膜的完整性,降低磷化膜的耐蚀性。7.水洗:保持溢流水洗,保证充分水洗,减少槽串污染,提高磷化膜防腐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