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清洗过程控制
1 目的
为了增强锅炉化学清洗质量,保证锅炉平安运转,特制定本工艺。
2 适用范围
本工艺适用于公司装置的固定式承压锅炉。
3 编制根据
3.1 《锅炉水(介)质处置检验规则》TSG G5002-2010
3.2 《锅炉水(介)质处置监视管理规则》TSG G5001-2010
3.3 《锅炉化学清洗规则》TSG G5003-2008
3.4 《锅炉平安技术监察规程》TSG G0001-2012
3.5 其它相关现行规范、规程、标准
4 检验控制流程图
清洗前材料核对→清洗施行→清洗结果检验→出具清洗报告
5 清洗控制请求
5.1 对清洗人员的请求
清洗人员须经培训合格,方可上岗操作。
5.2 有与所承当锅炉化学清洗工作相顺应的仪器设备。
5.3 清洗前的准备工作
检验人员在检验之前,应理解锅炉型号、类别、运用情况和清洗计划等有关材料。
5.4 检验仪器及工具
备齐清洗仪器设备、工具、护具、记载等。
5.5 清洗前核对
5.5.1核对锅炉化学清洗计划、缓蚀剂缓蚀性能测试报告、垢样剖析及溶垢实验报告,检查腐蚀指示片丈量数据、监视管的装置、腐蚀指示片的悬挂、清洗循环系统以及节流安装等能否契合TSG G5003-2008《锅炉化学清洗规则》的请求。
5.5.2核对锅炉化学清洗计划能否契合TSG G5003《锅炉化学清洗规则》的请求,清洗计划核对重点如下:
5.5.3清洗前锅炉检查状况:锅内受热面各部位的结垢情况,如水垢厚度(堆积物量)、水垢掩盖面等。锅炉能否存在腐蚀穿孔、堵管、爆管等明显缺陷,假如对清洗有影响的能否预先作好妥善处置。
5.5.4清洗工艺、流程和清洗系统的设置能否契合标准请求(包括清洗暂时管线、排氢管等)。挂腐蚀指示片的部位和数量(挂腐蚀指示片数量工业锅炉不少于两片)。隔离维护措施(包括过热器、水位计和其它不参与清洗的部位等)能否契合请求。降落管能否采取节流措施。监视管装设位置。能否请求清洗前对整个清洗系统做紧密性检查。清洗液、钝化液等的浓度控制。清洗参数(如温度、流速、时间等)控制。清洗过程中的化学监测项目和办法等能否契合有关请求。
5.5.5清洗废液的排放处置和清洗后残垢清算的办法。
5.5.6能否有应急预案(应急处置办法和防备措施)。
5.5.7工业锅炉核对溶垢(定性剖析)实验报告弛缓蚀剂缓蚀性能实验报告。
5.5.8清洗过程监视
检查清洗计划施行状况;各项清洗操作记载;清洗工艺参数控制记载;化验记载等;清洗中温度控制和加温方式能否契合规则请求。
清洗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:
(1)清洗系统、隔离措施、清洗过程等能否按清洗计划停止。
(2)清洗过程中的监测项目能否契合《锅炉化学清洗规则》的请求。
(3)清洗时清洗液中Fe3+ 浓度能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。
(4)清洗过程中温度控制和加温办法能否契合规则请求。
(5)腐蚀指示片钢印号、面积、挂放位置等能否契合请求。
5.6 清洗结果检验
检查锅炉清洗除垢率、腐蚀速度及腐蚀总量、钝化效果、金属外表情况(能否有点蚀、镀铜、过洗)和零落垢渣肃清状况等。锅炉清洗结果检验应在清洗人员自检合格的根底上,质检部进入现场对实物和清洗记载停止核对,其内容包括:
5.6.1检查锅炉清洗可见部位(如锅筒、集箱、炉胆、烟管、电站锅炉监视管段等)的除垢、钝化膜、金属外表情况等状况。
5.6.2检查腐蚀指示片外表状况;经过检查清洗记载(腐蚀指示片称重、放置时间记载),肯定腐蚀指示片腐蚀速度和腐蚀量。
5.6.3检查可见部位垢渣清算状况。
6 清洗结论
6.1 合格
同时契合以下条件评定为合格。
6.1.1 以碳酸盐或者氧化铁垢为主的水垢,除垢面积到达原水垢掩盖面积80%以上,以硅酸盐或者硫酸盐为主的水垢,除垢面积到达原水垢掩盖面积60%以上。
6.1.2 用腐蚀指示片丈量的金属腐蚀速度小于或者等于6g/(m2·h),并且腐蚀总量小于或者等于80g/m2。
6.1.3 被清洗金属外表构成较好的钝化维护膜,不呈现明显的二次浮锈,并且无点蚀。
6.1.4 锅内已零落或松动的垢渣清算洁净,水冷壁管、对流管等受热面管子畅流无阻的。
6. 2 不合格
有下列状况之一者应断定为不合格。
6.2.1 清洗碳酸盐或者氧化铁垢为主的水垢,除垢面积小于原水垢掩盖面积的80%,清洗硅酸盐或者硫酸盐为主的水垢,除垢面积小于原水垢掩盖面积的60%的。
6.2.2 用腐蚀指示片丈量的金属腐蚀速度大于6g/(m2·h),并且腐蚀总量大于80g/m2。
6.2.3 锅炉清洗外表有明显的二次浮锈和点蚀。
6.2.4 锅内已零落或者松动的垢渣未清算洁净,有堆积物;清洗前未梗塞的管子,清洗后被零落的水垢梗塞的。